1948年股管家,国民党部队的第12兵团司令职位,最终由黄维担任,而这一决策让当时被看作是热门人选的罗广文深感意外。罗广文得知消息时,带着些许苦笑自嘲地说道:“我还不如黄维这个书生!”然而,谁也没想到,转眼一年后,这位当时略显失落的将领,却在风云变幻的时局中,成为了压垮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提起罗广文,最为人熟知的,便是他在石牌保卫战中的英勇表现。1943年,鄂西会战爆发,日军为了逼近重庆,华中派遣军指挥官横山勇带兵逼近长江三峡的门户——石牌。而作为第18军的军长,罗广文亲自带领部队迎战,指挥所部浴血奋战。在战斗最为惨烈的时候,罗广文依旧坚守在核心阵地,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,第十八军虽然是土木系的精锐部队,但伤亡却异常惨重,防线几度濒临崩溃。许多曾经亲历的老兵回忆道,那段时间,罗广文几乎没怎么合眼,身上沾满了硝烟和汗水,眼睛布满血丝,甚至面容有些扭曲。他与第十八军的官兵们一同顶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,最终守住了石牌,成功粉碎了日军溯江西进、威胁重庆的战略企图。这场被誉为“东方斯大林格勒”的胜利,理应属于整个第十八军的荣耀。然而,战役结束后,所有的功劳几乎都落在了胡琏身上,蒋介石在军事会议上更是直接称赞胡琏是个“将才”。尽管胡琏的11师在战斗中的表现确实英勇,然而作为战役的总指挥,罗广文的功绩却在宣传中被刻意淡化。这份被抢走的荣耀,如同一根刺,深深扎进了罗广文的心中。他不仅为自己感到不甘,也为整个第十八军的牺牲感到愤懑。
展开剩余71%在这种不公的待遇下,罗广文决定离开第十八军,而他的军长职位最终由胡琏接替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1948年,淮海战役的烽火即将点燃,国民党部队开始组建第十二兵团。凭借资历、战功以及与当时实际掌控华中战区的白崇禧和陈诚的关系,罗广文本应是第十二兵团司令的最有力人选。罗广文自己也充满了期待,认为终于迎来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大舞台。然而,命运再次捉弄了他。在最终的选择时刻,陈诚力排众议,决定任命黄维为第十二兵团司令。黄维虽然也是陈诚“土木系”的骨干,但长期未参与一线战斗,实战经验远不如罗广文。这个决定让罗广文震惊、愤怒股管家,更深感羞辱。有人回忆称,罗广文得知消息时,将自己关在房间里许久,出来时脸色铁青,只轻声喃喃说道:“我罗某人为党国出生入死,结果竟不如一个‘书生’!”那一刻,他的失望可想而知。
经过这一系列的打击,加上对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、前途渺茫的深刻认识,罗广文的心境在1949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。当时,国民党已是兵败如山倒,残部纷纷退守西南,罗广文被任命为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五兵团司令,驻防四川东部,这也成了国民党部队垂死挣扎的最后一搏。然而,罗广文对蒋介石早已彻底失望,内心深知自己早已没有了选择,唯一能做的,就是做出正确的决定。
在重掌兵权后,罗广文非常谨慎,他悄然与解放军在西南的力量取得联系。虽然蒋介石政府已是日薄西山,但保密局的特务依然潜伏在暗处,紧盯着这些掌握最后兵力的将领们。罗广文深知,只要稍有不慎,便可能走向万丈深渊。1949年11月到12月初,解放军的进攻已经深入四川地区。为了显示自己的决心,蒋介石亲自坐镇重庆,而罗广文的第十五兵团也被指派向东挺进,正等待着一个最佳的时机。
终于,在1949年12月24日,罗广文意识到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。在四川郫县安德铺,他带领第十五兵团的第108军和第110军大部分部队,正式通电宣布起义。尽管起义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波折,但总体还是成功的。罗广文在电文中痛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无能,表达了自己顺应历史潮流、归向人民的决心。最终,这支曾被国民党推上前线、用来消耗解放军的队伍,转变为加速国民党在西南覆灭的力量。
客观来说,罗广文无疑是一位能打仗的悍将。在抗日战场上,他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但总是被边缘化,甚至在战功的奖励上被无视。当他最终被重新启用,担负起守卫西南的重任时,国民党政权已经走到了尽头,罗广文的处境也早已不容乐观。实质上,他早已成为了国民党政权推出来的“替死鬼”。而罗广文之所以做出起义的选择,正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自己无路可走的命运,他决定带领部队走向新的希望与光明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盈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